「那個時候,我真心覺得我們不合適。」

「我問自己:是否為了自己愛的人,而錯過了跟自己最合適的人。」

 

我想起那個晚上,她一次又一次地,將我淘汰。

她依著前人與她的回憶,評斷我的行為,不是心疼,不是呵護。

對她而言,到目前為止,他是最合適的人。

而她之所以在我懷裡,是因為,她已對他產生不了愛或喜歡。

 

最合適的人,也產生不了愛或喜歡。

那麼,真正愛或喜歡的,能夠因此變得合適嗎?

 

她說,她被教育成一個不會表達需求與負面感受的人。

所以,她說不出想要什麼。

所以,當她一樣拒絕了他,當時的他因為知道那是她想要的,所以依舊去做了那件她想要的事;這讓她感覺,這個人是最合適的。

 

她遇見的這個他,具備無視她的拒絕的能力。

這個「違反他人意願」的行為,在她與他之間,似乎被視為一種「愛」。

這個「違反」,被認為是一種「足夠瞭解對方的喜好」。

因此抱持著「我知道這是妳喜歡的,所以不管妳怎麼說,我都會給妳」。

 

不過,我認為他之所以能夠無視她的拒絕,未必是基於「愛」。

他的所有行動,都是基於他個人的「最佳利益」。

這包括所有對她的疼愛,無論她怎麼說,他知道自己這樣做,可以為自己帶來最佳利益 也就是獲得她、擁有她。

但也因為他的所有行動,都是基於他個人的「最佳利益」,當雙方利益衝突時,他當然會優先選擇自己的利益;看似是特例,但其實不過是他本來的行事標準。

當她的利益被妥協,實際上只是因為,在那個場合下,她的心意,不再是他個人的「最佳利益」。

這也為那些事提供了詮釋。

明知她是不舒服的;但因為那事是基於他自己的最佳利益,所以無論她感覺如何,他都還是會持續進行。

 

而她,當她認定自己歸屬於誰,她會去接受所有對方給予的,因為那是對方的心意,而對方的心意就是好的。

她會去猜測對方喜歡的,不過問,就直接給予。

同樣的,她也期許,對方可以隨心所欲地給予自己任何,無論是什麼,都不需要擔心可能成為負擔或麻煩。

這是她與他的相處,而他之所以如此,似乎是因為,這是她與她家人之間的相處模式,而他只是用她最習慣的方式,與她相處。

 

她說不是將我和他評比,只是,就這麼碰巧,發生了幾乎一模一樣的場景。

而我,和他,分別做出了不同的選擇。

他選擇無視她的拒絕,買給她了。

而我聽從了她字面上的拒絕,走過了那個攤位。

就在這個當下,她真心覺得,我和她並不是合適的。

 

她總說她沒有拿他跟我比。

她說她不可能回頭去找自己已經放棄了的事物。

但,那個晚上、和這個晚上,我確實,就是被以他為基礎的理論,給出了評斷。

而她也說了,現在這個時間點,她會在我身邊,主要也是因為,她沒有把握,如果到他身邊,自己是否又會心軟。

這些都是彼此矛盾的表達。

 

字面上看,我沒有他懂她,我也沒有像他一樣,讓她覺得被心疼、被呵護,我不是讓她覺得合適的人,但他是。

而她之所以現在還留在我身邊,只靠她對我的喜歡來維繫。

這有多讓人不安?

但她說,她的這些表達,說明的其實是她的不安。

她擔心自己與我期待的相處模式不同,我只能忍耐,直到有一天與她發生重大衝突。

 

即使是現在,我也依然不清楚答案是什麼。

如果對方不會將需求表達出來,我的傾聽就派不上用場。

我可以努力猜測,但那絕非我所擅長。

或許,我跟她確實不是合適的。

這是多麼令人難過的事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